Skip to content

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主要情况分析

一、基本情况

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海油”)在华东地区布局的重要液化天然气(LNG)枢纽项目。该项目分两期建设:

  1. 一期工程:2019年5月开工,2022年6月投产,设计年接收能力300万吨,建设内容包括4座16万立方米储罐(后调整为22万立方米)及配套码头设施。
  2. 一期扩建工程:2021年6月启动,新增6座27万立方米储罐及气化设施,2023年底完成机械完工,扩建后总接收能力提升至600万吨/年,其中气态外输420万吨/年,液态槽车外输180万吨/年。
    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,是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,旨在缓解江苏、安徽及周边省份的天然气供需矛盾。

二、地理位置与布局

  1. 区位优势:接收站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,地处长三角北翼,毗邻黄海,是华东地区LNG进口的重要门户。其地理位置具有以下特点:
    • 依托滨海港深水航道,可停泊8万至26.6万立方米LNG运输船(主力船型为17.7万立方米);
    • 通过苏皖输气管网辐射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省份,并与长三角天然气主干网互联互通。
  2. 占地面积:接收站陆域占地55.86万平方米,海域使用面积206万平方米,配套建设LNG专用码头、工作船码头及火炬平台。

三、股东结构

项目由中海油主导,合作方包括:

  •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:作为中海油旗下专业公司,负责项目投资与运营;
  • 淮南矿业集团:安徽省属能源企业,通过参股参与项目建设,推动其从传统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型。
    该合作模式体现了央企与地方国企的资源整合,强化了区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。

四、商务运营

  1. 市场定位:主要服务江苏、安徽两省,覆盖工业、发电及民生用气需求,并延伸至河南等中部地区。
  2. 气源多元化:初期气源来自澳大利亚和卡塔尔长期协议,未来计划拓展至俄罗斯、东南亚等地区。
  3. 储运协同:与配套的苏皖输气管线、阜宁燃气电厂形成“接收站-管网-终端”一体化供应体系,提升资源调配效率。

五、生产运营

  1. 设施规模
    • 一期储罐总容量88万立方米(4×22万立方米),扩建后增至214万立方米(新增6×27万立方米);
    • 码头配备高效卸料系统,单船接卸周期压缩至20小时以内,年周转能力达600万吨。
  2. 环境效益:项目全部投产后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40万吨,助力江苏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
  3. 应急保障:在冬季用气高峰期间,通过液态槽车外输补充区域调峰需求,增强供应韧性。

六、与LNG主要玩家合作

  1. 国际能源企业:与澳大利亚伍德赛德、卡塔尔天然气公司(Qatargas)签订长期采购协议,保障稳定气源;
  2. 国内产业链协同
    • 与淮南矿业集团共建输气管网,强化区域市场渗透;
    • 参与国家管网集团“全国一张网”规划,实现与如东LNG接收站等华东节点的资源互济。

总结

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通过规模化储运设施、多元股东合作及国际资源整合,成为华东地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点。未来,随着二期工程规划推进(如延伸至苏皖南部及河南),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,为我国天然气保供与低碳发展提供关键支撑。


:文中数据截至2023年底,最新进展需以官方披露为准。